2025年6月初,乌克兰对俄罗斯境内五座战略机场发动代号"蛛网"的大规模无人机袭击,摧毁至少41架图-95、图-22M3等战略轰炸机。这一行动绝非绝望的疯狂,而是精心设计的战略博弈:
一、战略目的三重奏
削弱俄军核威慑能力:被毁轰炸机占俄空基核力量34%,且苏联遗留机型无法补充,直接瘫痪俄远程打击体系。
瓦解俄军后勤链:配合同期对克里米亚大桥的袭击,切断俄军南线补给,为反攻创造窗口。
政治筹码争夺:通过展示渗透能力,迫使西方继续军援,同时动摇俄国内对战争的信心。
二、穷途末路还是以攻代守?尽管乌军面临兵源枯竭、西方援助迟滞的困境,但此次行动暴露出俄防空体系的致命漏洞。乌方通过18个月筹备,结合本土特工与西方技术,实现"低成本无人机摧毁高价值目标"的经典非对称作战。
这场袭击既是乌军对俄"去军事化"的延续,更是用战术胜利换取战略喘息空间的险棋。当无人机群突破俄腹地防空网时,战争已进入"超限战"新阶段——绝望或许存在,但绝非终点。